首页 典型案例案例详情

验收通过 !光典助力北京市昌平区数字档案馆打造档案数智转型“硬核”成果

2024年12月27日

微信图片_2025-09-03_101112_093

近日,北京市昌平区档案馆组织专家对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进行了项目最终验收。光典信息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典”)作为项目承建单位,汇报了项目实施情况和项目成果。经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在国产环境部署、应用平台建设等方面架构合理、功能完善,技术创新应用和数据资源建设走在了行业前列,该项目建设符合合同要求,同意项目通过最终验收。

昌平区档案馆自2022年8月启动数字档案馆项目建设以来,始终锚定“建设高水平数字档案馆”目标,全面响应国家、北京市在数字档案馆建设方面的整体规划和部署,超前引入大模型、人工智能等新智技术,全力打造“1+4+N”的数字档案管理“昌平模式”。此次项目通过最终验收,标志着昌平区在数字档案馆建设方面取得预期成果。

微信图片_2025-09-03_101652_796

01

沉浸体验  穿越时空拥抱历史文化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走进昌平区档案馆数字档案体验厅,利用流水墙投影技术呈现的档案文化“瀑布流”让人眼前一亮。

 

该数字档案“瀑布流”互动系统将馆藏部分纸质档案数字化副本及馆编研的《昌平档案60年》《昌平美丽乡村》画册、《毛泽东与昌平》等图书收录其中,参观人员轻点触控屏,即可轻松查看档案图片与图书专栏的详细介绍,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创意阅读与知识服务”的完美融合中进入“昌平记忆”。

 

数字档案体验厅还设置了“档案印记·VR 镌刻”互动体验区,依托VR互动核心技术,采用航拍视频档案定格记录并融合360度全景漫游交互的方式,精心打造明十三陵、居庸关长城、十三陵水库、白浮泉遗址公园、银山塔林等五大标志性景点及区档案馆新馆大楼的沉浸式空中漫游体验。参观者可以身临其境般领略各个景点的特色,深入了解昌平深厚历史文化底蕴。

数字档案体验厅还配备了智能机器人,参观者可以通过和它们对话的形式,详细了解数字档案馆内的基本情况,并可以在它们的引领下进行参观。

微信图片_2025-09-03_101658_790

02

降本增效  实现档案整理自动著录一体化

微信图片_2025-09-03_102248_787

昌平区数字档案一体化平台是“高水平数字档案馆”应用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该平台基于自然语言处理、大语言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支持自动分析与提取档案文本结构、全文内容和著录项信息,实现著录信息智能判断、智能纠错、著录项智能等自动著录功能。同时,平台中的智能OCR文档引擎模块支持手写体识别,可将上传至平台的档案数字化副本自动进行全文识别,形成档案全文数据仓,通过平台应用、馆室互联等方式,将各室藏档案全文数据仓、馆藏档案数据仓“汇聚”,构建全区档案全文数据库,为昌平档案数据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共享提供坚实的数据底座。

微信图片_2025-09-03_102253_250

03

创新制胜  实现馆藏数据跨模态检索

微信图片_2025-09-03_102257_750

昌平区档案馆在局域网内的“馆藏档案资源一体化平台”上搭建基于大语言模型技术的跨模态检索模块,开发馆藏档案的全文检索、以图搜图、以文搜图、音频检索、视频检索等跨模态检索利用功能,打通文档、照片、音视频数据界限,实现馆藏文档、音视频、照片全文的多维度、全方位一键搜索,进一步提升了档案利用质效,真正做到了馆藏档案管理的智慧化和检索的智能化。

04

资源整合  集约开展网页档案在线采集

为更好服务昌平区各网站主办单位网站网页归档工作需求,昌平区档案馆研究开发了“昌平区网站网页电子文件采集系统”,为全区各单位网页归档工作提供免费的、统一规范的网页电子文件采集渠道,各单位在开展网页档案归档工作时,可集约使用该系统,无需再投入成本自行开发网页采集系统。同时,该系统实现了与“昌平区数字档案一体化平台”对接,系统将自动采集到的网页电子文件推送到一体化平台中,实现网页电子文件的在线归档。

微信图片_2025-09-03_102302_483

昌平区数字档案馆项目是光典将新型技术运用到档案馆数字化转型工作的有效实践。未来,光典基于“昌平模式”的成功经验,继续探索前沿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利用,以智能化手段赋能档案信息化建设,推动档案工作向“数字档案”“智慧档案”转型升级。

部分图文来源:北京昌平、昌平档案微信公众号

联系方式

产品咨询:

400-720-0100

渠道合作:

400-720-0100

公司地址:

上海市青浦区崧泽大道6011号2号楼9层

关注我们

  • 公众号

  •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