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新闻详情

光典助力昌平区档案馆成功获批北京市首家高水平数字档案馆

2025年09月01日

6月19日  ,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档案局)审定批准昌平区档案馆为“高水平数字档案馆”。这标志着昌平区档案馆成为北京市首家获此殊荣的国家综合档案馆,在区域档案事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中树立了标杆。微信图片_2025-09-01_163218_360

一是高位推动,创建数字档案新体系

在昌平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区档案馆先行先试,于2022年8月全面启动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于2024年12月高标准完成建设任务并成功通过项目验收。数字档案馆建设始终紧扣高水平发展目标,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数据资源的深度整合与高效利用,持续深化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技术在档案领域的创新应用,有力驱动档案收集、管理、保存、利用等全业务流程的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特别是依托四维网络架构(覆盖局域网、政务外网、政务专网及因特网),以档案数字资源体系化建设为核心引擎,成功构建起“1+4+N”的现代化数字档案管理新体系。

微信图片_2025-09-01_163231_387

 
 
 
 
 
二、强势深耕,夯实档案数据强基座

昌平区档案馆以前瞻视野重塑档案数据形态,率先实现馆藏档案100%全文数据化转换,并建成海量汇聚、结构多元的综合数据基础库,全面涵盖档案目录、电子副本、历史照片、录音录像及各类专题数据库。在政务外网实现室藏档案的实时全文识别,形成室藏档案全文数据仓。通过馆室互联等方式将馆藏数据和室藏数据“汇聚”,构建全区档案全文数据湖。同时,锐意创新档案接收模式,积极实践单套制管理,高效接收数码照片、网站网页及数据库等原生电子档案,成功构建起支撑多类型、多结构档案资源汇聚管理与长期保存的坚实数据基座。以此强大的数据基础为依托,有效串联并赋能档案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安全保障体系、电子文件在线归档与接收、跨部门数据共建共享、互联网便捷查档服务、社会信息智能采集等核心子应用,最终形成并落地了以应用搭建“多维统一”、数据资源“多网融通”、档案服务“多端智联”为核心特征的综合性档案信息化解决方案。

微信图片_2025-09-01_163238_182
 
 
 
 
 
三是智赋新用,优化档案管理新动能

昌平区档案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策略,大胆引入数字孪生、DeepSeek等前沿新质技术,着力推动技术与档案核心业务的深度融合。成功研发并部署了智慧编研、智能辅助鉴定、档案自动著录、三维可视化智能库房管理等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创新应用场景。特别是在档案利用服务端,革命性地打破了传统关键词检索的局限,实现了基于档案内容的“全文搜索”“以文搜图”“以图搜图”“以图搜视频”“以声纹精准检索音频”“智能问答”等智能化、精准化的档案信息检索新范式,极大提升了用户体验与服务效能。

微信图片_2025-09-01_163243_879

 
 
 
 
 
四是突出亮点,打造档案治理新成果

昌平区数字档案馆建设成果斐然,在基础设施全面国产化替代、系统功能深度智能化演进、档案资源组织精准化治理、安全保障体系全方位牢固化等方面亮点尤为突出。新质技术与档案业务的融合深度与创新成效,已走在全国同行业前列。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档案治理体系规范升级”“全域档案数据资源体系化建设”“档案利用服务精准化供给能力提升”“档案安全防护体系固基强盾”等4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点建设内容。在关键业务领域取得显著突破,包括电子文件单套制归档与接收工作的规范化运行、档案工作在线监督指导模式的创新实践、查档服务中多模态智能检索技术的成功应用及网站网页的主动化采集与移交接收等,均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下一步,昌平区档案馆将持续巩固深化建设成果,进一步擦亮“高水平数字档案馆”这块金字招牌。面向未来,继续探索技术赋能与文化传承的共生之道,持续探索技术与业务的深度融合,进一步优化现有系统功能,拓展应用场景,坚持“数据—算法—服务”三位一体的智慧档案发展模型,即建立档案数据动态治理机制,通过持续的知识抽取与图谱构建,不断提升数据资源转化率,打造区域数据生命体;坚持“基础大模型+领域微调+场景适配”的技术路线,打造区域算法进化体;紧跟现实需求,开发用户需求理解准确率更高的服务引擎,打造区域服务智能体,着力建设区域智能治理矩阵,构建起区域档案智慧联盟,不断提升昌平区档案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努力为昌平“四区”建设注入档案支撑力。

联系方式

产品咨询:

400-720-0100

渠道合作:

400-720-0100

公司地址:

上海市青浦区崧泽大道6011号2号楼9层

关注我们

  • 公众号

  • 视频号